400-021-0866
当前位置: 首页 > 豪禾观点 > 市场洞察与品牌诊断 > 正文

上海品牌设计中CI设计确实过时了吗?

文章出处:豪禾品牌设计 | 发表时间:2018-12-18 13:39:48
    今天,当我们再次提到CI时,它感觉就像鸡肋,因为在其最繁荣的时期,它没有给中国企业带来几个成功的例子。

    “企业身份”一词于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盛行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正处于低迷时期。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中国企业争夺国际品牌,CI是“大势所趋”还是可以帮助企业?日本人说CI是一种方法,中国人说CI是一种策略。

    美国的帕德·兰德教授说,CI是理论的三大支柱:企业形象(MI)、企业印象(BI)、企业形象设计(VI)。


上海品牌设计中CI设计确实过时了吗?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经济重心的转移,从美苏霸权到日本经济的崛起,到世界强国的多极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CI浪潮席卷了欧美。日本,来到中国……美国有美国CI,日本有日本CI,中国有自己的CI。各国的CI设计都有自己的特点。

    在不同的时期,CI在这些国家经历了起伏,不同国家的企业有不同的趋势。

    欧洲是CI的发源地。第一家是德国AEG电气公司。然后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设计了统一的地铁交通系统形象,以提高公众的印象。真正将CI引入企业并决定其重要地位的是美国。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实现了从工业社会向以知识为资本的信息社会的转型。IBM被认为是早期成功引入CI的典范。1970年,可口可乐公司商标翻新后,著名的3M公司、各大航空公司、银行、连锁店、克莱斯勒等知名汽车公司……他们加入了进口CI的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当时知道,在信息社会中,基于知识的无形资产的比例将会增加。以耐克为例。

    它没有工厂。耐克的所有资产都是耐克的品牌名称,以及它的市场营销和设计开发能力。

    当“麦当劳”到处都是亲切的“M”字和温暖的语气,经过长途航行后在中国登陆,很快使人们大受欢迎,这足以让我们思考,是什么力量掌管着这个庞大的系统?

    麦当劳深刻理解“物质价值”与“信息价值”的相互依存关系,这是麦当劳严格规范的CI体系。CI所创造的整合符号形象从宏观上保证了商品品牌的信息化和信息输出的整体效果。

    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在美国CI的繁荣时期,日本CI开始起飞。日本的TDK、伊藤荣堂、MAZDA等企业纷纷推出CI,他们所做的就是给企业标识制定标准、规范,使其能够以大到高层建筑、小到名片、信封遵循规范,起到统一的视觉效果。

    其实这只是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VI设计。同时,这种全面标准化的运作也出乎意料地提高了管理效率,成本低,回报率高。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长江南北,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外国品牌”和“外国文化”,而时代早已禁止我们抵制外国商品。

    日本的电器和美国的日用品在许多家庭中占有一席之地。随后,CI设计在中国人的大脑中也有一个模糊的认识。

    为什么麦当劳的标志如此引人注目?为什么可口可乐的名字这么漂亮?”此时,设计师继续警告那些头脑仍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企业家,希望他们将塑造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的问题作为输入-输出来考虑。

    事实上,那时候中国的广告设计公司并不多。没有任何专业公司能够控制CI。

    上世纪90年代,CI设计在美国主要集中在VI的传播上。不注重企业理念的培养、企业战略的发展。因此,欧洲国家已经取代了CS,即客户满意战略。

    1986年,美国一家市场调研公司在CS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发布了汽车顾客满意度排名。作为一种顺应时代需求趋势的企业战略,它弥补了CI过分强调企业自身形象的不足,使CI战略跳出企业中心,走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继续发挥其功能效应。

    正当美国的CI升华时,日本又遇到了问题。日本的CI强调企业文化的主导地位,强调CI的两个部分:观念识别(MI)和行为识别(BI)。

    由于它涉及广泛的领域,并且难以实现,因此仅能同时操作MI和BI是不够的。另外,“CI污染”——各种广告引起的视觉泛滥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认为CI是泡沫经济的产物。那么它如何改进自身呢?

    无论CI是否是泡沫经济的产物,无论如何,CI热潮席卷了神州大地。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富裕起来。

    只要衣服能保暖,食物能保暖,手表能走路准确,冰箱能制冷,这种没有结构和精神内涵的价值就难以被市场接受。人们价值观的重新变化预示着信息时代在中国的到来,以及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的到来。

    这是CI设计在中国兴起的条件。中国企业开始认识到,对信息价值的追求将使企业更好地解决生存价值。

    经济是市场化的,资本和社会都不需要审查。企业可以享受新闻来赢得企业,媒体可以一夜之间摧毁企业的兴衰。因此,企业包装越来越受到重视。

    20世纪90年代,台湾CI设计对中国大陆的影响最为直接,台湾的设计风格也受到了日本的影响。中国设计师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受了日本的后现代主义,这在当时的企业标志设计中可以看到。

    如太阳神、半球电器、单身丈夫的高档衬衫、牧场等。随着当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它遍布全国。许多广告公司和设计公司都发布了CI设计的旗帜。

    CI规划的成本非常低。一些设计师声称能够在没有看到CI手册的情况下进行CI总体规划。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臃肿的世界里,蒋太公下定决心“钓鱼乐于上钩”。

    在中国,基本上没有成功的CI设计实例。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目前不适合提取CI?从经济学角度看,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有些企业盲目追求广告,以为不算血的广告会带来巨大的利润!

    假冒伪劣产品和盗版产品屡见不鲜,是市场竞争的陷阱,也是CI设计的误区之一。

    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不与设计师沟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会导致个人形象的设计,而不是公司形象的设计;比如,“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CI,设计师之所以进行CI,是因为其他地方在做,我们不能落后……”“建立CI要花钱吗?”那行不通!”

    有些人这样说,他们想在不知道什么是CI的情况下做CI,这恰恰与CI的想法相反。

    一些管理者认为CI设计只是对企业的外观进行重新包装。对于企业文化,管理营销战略不被重视,管理战略是由管理层制定的。

    此外,一些企业管理者还处于“农业社会”的意识形态阶段。他们只注重产品质量,忽视企业形象的宣传。他们认为“酒香不怕巷深”。

    如果“酒香店”随处可见,他们该怎么办?因此,管理质量对导入CI有重要影响。
 
    另外,我国专业设计真正能够控制CI的还很少,大多数所谓的设计公司对CI了解不够,还缺乏现代营销的整体知识,CI设计难以形成氛围。混合设计市场、恶性竞争、低价格使得设计质量难以保证。

    有些人甚至认为CI只是一本手册,并不贵!我不知道在CI手册的制作中收集了多少设计师的分析、概念和生产努力。日本设计公司要花三年时间来制作一套CI手册。一个标志需要做上千次。中国设计公司能做吗?

    应该看到:基于我国商品质量的不稳定性,CI是企业为了给消费者留下企业形象的印象而购买商品的承诺,这种情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发生。

    CI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和提高。

关键词:品牌设计,CI设计,品牌公司,VI设计